负债千万,又一本土彩妆品牌倒闭!哪些值得反思?
化妆品市场似乎有坏消息。继上周被称为“口红界的爱马仕”的法国高奢纯彩妆La Bouche Rouge破产之后,国内又一彩妆破产的消息也进入了业界视野。
2001年,成立5年,负债1000万,Fomomy浮上来宣布破产。
近日,本土新锐彩妆品牌Fomomy在其天猫官方旗舰店飘然而至,发布了题为“不是营销,我们真的倒闭了”的关店清仓公告。
根据公告,该品牌于2018年成立,2021年寻求转型,推出独特的“野马系列”;2022年推出了棋盘系列等新品,其中棋盘系列还拿下了小红书、天猫等平台的彩妆销量榜TOP1。但今年上半年,品牌面临经营困难,近八位数的债务让品牌无法继续支撑彩妆业务,最终宣布破产。
成立5年,好不容易熬过疫情的冲击,却宣布倒闭,令人尴尬。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认为“浮力已经清零,之前卖的还不错。果不其然,大环境的美好越来越难做”,也有网友认为“是否有意破产存疑,清仓一直被当做噱头,不值得信赖。”
“FBeauty Future Traces”随即询问客服官方,客服确认该品牌处于清仓降价状态,直至售罄才“全面停业”。
公开资料显示,飘移天猫旗舰店拥有32万粉丝,旗下彩妆产品单价低于100元。目前上架的产品只有7款。浮动的品牌定位是针对有独立意识,追求潮流前沿的年轻女性,在设计上采用大胆的色彩和y2k风格。主打明星产品棋盘格系列的镜面唇釉和好眼影,产品特点是易上色,质感舒适,性价比高。
而这种关店清仓并不是孤例。根据FBeauty Future Traces公布的统计数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13个化妆品品牌宣布关闭或退出中国市场。就在上个月,国内彩妆品牌Kale表示,Colorpedia也正式宣布关店,引发了业界对中小彩妆品牌困境和整体彩妆消费的关注和担忧。
对于上述新锐化妆品的相继退出,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质是这些品牌受融资驱动,一旦失去“供血”,难以自保。
综合来看,Fomomy的浮力和Kale说Colorpedia的诞生时间也是新消费赛道受到资本青睐的阶段。一位长期关注彩妆市场的业内人士的感受是,2017年可谓是国内美妆增长的爆发期,基础妆唇妆领涨,带动了眼妆、美容修复等彩妆产品的持续增长。
如今,随着资本热钱涌入更具科技含量的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品牌,中小品牌尤其是份额较小的化妆品品牌成为了一股下跌的浪潮。
该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的新彩妆给人的感觉是昙花一现,2 ~ 3年进行一次洗牌,这种变化进一步加快。
“这些品牌*的问题在于,它们没有自己的‘个人设计’,在消费者中没有记忆点。”一位资深彩妆代工厂负责人也告诉FBeauty Future Traces,简单的“大牌替换”很难打动日益成熟的消费者。从订单来看,资质一般的品牌生产需求也在下降。
一位彩妆品牌操盘手向FBeauty Future Traces直言,一些新锐品牌的诞生是创始人的“自鸣得意”,用一个故事和一个想法说服投资人,而没有考察自身和品牌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点,甚至有的品牌只是靠几个主播做一些冲动销售,只是卖货,并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彩妆作为最贴近时尚潮流的品类,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追求时尚潮流和新鲜感,对自身品类的忠诚度低于护肤品,复购周期长。不仅如此,消费者对彩妆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差异化要求更高,这对彩妆品牌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以唇妆为例。近年来,在口红、唇釉都有涉及的情况下,一些新品牌追求质感、造型的创新,掀起了唇泥、唇粉等新品的小热潮。但在流量成本高企的当下,单品越来越难爆款,尤其是廉价妆更依赖线上,而营销资金门槛越来越高,ROI却越来越低。
“这栋楼我们搬了三家美容公司,市场都不好。他们有的倒闭了,有的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地方去了。”一些新锐品牌的创始人无奈地表示,稳定现金流,活下去仍然是今年的核心目标。
在彩妆领域资深专家王艺华看来,可以称之为本土新锐彩妆的“低潮期”。在资本投入保守,消费市场疲软的背景下,尤其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回血”。
库存时代,化妆品品牌竞争加速。
FBeauty的未来一度做了年中行业复盘,提示整个行业处于快速“K”分化状态,部分产品调整到位的企业开始迎来增长,部分产品调整不到位的企业陷入迷茫,加速被淘汰。这种洗牌将在下半年继续。
Oteo咨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化妆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3.84%,销售额同比增长5.02%。前20名品牌中,国货占了13个。具体来看,彩塘、AKF、华士销售额呈现三位数增长,卡姿兰、唐朵、毛戈平也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与这些品牌的高歌猛进形成对比的是,有8个品牌出现下滑,平均下滑幅度为15%。头部品牌尚且如此,中小品牌的压力可想而知。
线上渠道如此,中小新国货线下生存机会也有限。
根据GFK对51个线下城市百货商场的调查数据,今年上半年百货商场化妆品销售额为48亿元,同比增长10.3%,销售额占比仅为18.8%。其中,高端彩妆的销售份额占大多数,达到85%,可见百货商场的消费者更青睐高端彩妆。
一家新美妆系列的老板指出,过去消费者会愿意购买一系列新品“尝鲜”,但现在消费者更加理性,选择社交平台上“种草”的流行色体验,有些甚至愿意在穿戴齐全时购买。“如果说一些国产廉价化妆品对用户没有粘性,其实是在给大品牌做市场教育。”
退潮前看不到谁在裸泳。
在上述彩妆代工企业负责人看来,部分彩妆品牌的倒闭和清仓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对整个市场来说并不是坏事。在美妆市场加速分化的时候,每个品牌都应该重新认识市场需求,重新思考自己的小众,找准方向。无论是产品还是渠道,每一个方向都是对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极大考验。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