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IT男专攻集成电路,市值83亿
一,终于尘埃落定。
8月25日,台铃威登陆科技创新板。发行价24.98元/股,市盈率172.25倍,远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35.16倍。开盘价为33.33元/股。开盘后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37.7元/股,之后有所回落。截至10:15,台铃威股价为34.4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37.91%,市值82.68亿元。
2015年,台铃威成为英特尔投资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之一,在业界崭露头角,吸引了20多家机构下注,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天堂硅谷等VC在后期融资轮上演“团购”。
如果说成为资本的宠儿是为台铃威上市积蓄力量,那么2017年华胜天成投资的18.6亿元收购就是这条IPO之路的起点。
“清华IT男”专攻集成电路,负债支撑二次IPO。
2010年成立于上海的泰陵威,背景复杂。
泰领威是由海南首富王成东和盛文军、郑明健、谢逊、金海鹏、李绪珍等几位旅美华侨成立的,注册资金1.37亿元。其中,王成东的双城投资为8192万元现金,占60%的股份,盛文军、郑明健、谢逊、金海鹏、李绪珍以专有技术出资5461万元,分享剩余40%的股份。
有钱有研究的泰陵卫,不仅击中了一线资本的心脏,还入了华胜天成舵手王的法眼。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王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电子研究所工作了八年。八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成为了典型的技术出身的服务商。随着一批新兴互联网创业者的出现,王认为体制内的工作与自己内心的愿景有很大冲突,必须走出来实现价值。
带着骨子里的“不安分”,王于1998年入行,IT综合服务商华胜天成应运而生。在信息技术时代爆发的阶段,华胜天成也通过提供产品和技术走上了快车道。2004年登陆a股,成为王“自己成长”的* IPO。随后,华胜天成以“凌云计划”吹响了向IT服务全面转型的号角。
2017年,华胜天成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快速布局,形成了“一核+四云”的业务发展战略。也就是当年2月,王和华胜天成投资物联网MA基金中域,拟完善物联网相关产业布局。
泰陵卫和华胜天成两条线开始相交。
2017年4月,中宇高鹏拟以18.61亿元收购除宁波双泉、英特尔以外的投资者持有的台铃威82.7471%股权,按照收购价格将台铃威估值一举推高至22.49亿元。当时华胜天成的物联网芯片半导体收购,对市场影响很大。
此后,在拆解中国高鹏“结构化”安排的过程中,中国高鹏分别于2019年10月、2020年3月、2020年12月进行了股权转让,为台铃威带来了十余家投资者,包括台铃威国家基金、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浦东新兴产业投资、北京华控等。
王本人也斥资约4.4亿元,与上海芯迪克、上海芯析共同以21.33元/股的价格收购了泰菱威11.58%的股权。
在飙升的一级市场中,王在台铃威的“引入新股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其冲刺IPO的领头人。然而,王将股权受让方支付给中宇是一场“豪赌”。
5年间,王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也以华盛天成股票为标的证券融资借款。然而,这笔巨额债务也成为了台铃威IPO难以言说的“痛”。
今年1月停牌后,王提前归还年初1.21亿元股票质押贷款本金,股票质押贷款余额降至6428万,以减少上市障碍。台铃威今天上市成功,标志着王终于出柜了。
根据招股书,王的2023年华胜天成股票减持额度已经用完。浦发银行MA贷款本金未发生变化,MA贷款余额为3.32亿元;贷款总余额降至3.96亿元。
从王目前的资产主要由华胜天成股票、发行人股权、房地产及基金投资、未来管理费收入佣金等构成来看,按照保守计算,截至2023年2月27日,上述资产规模为12.71亿元。扣除台铃威IPO前持有的18.02%股份,可变现市值为5.92亿元,可以完全覆盖所有债务。
IPO后,王直接持有2.09%的股份,通过上海芯迪克和上海芯分析间接控制台铃威11.42%的股份。以目前股价近34.45元/股、市值83亿元计算,王直接持有1.7亿元,通过上海芯迪克和上海芯分析持有的股份为9.5亿元,合计约11.2亿元。
在“孤注一掷”的背后,57岁的王的投资版图开始显现。
在与王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说过,创业的挑战就是缺钱,甚至向家里要钱。但他觉得这是一种痛苦的快乐。缺钱总比没有订单好。
对泰陵卫的反应也是如此。王愿意为承担上亿的债务。说到底,台铃威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招股书显示,台铃威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由物联网芯片和音频芯片构成,其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零售物流、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和消费电子设备。
2020年至2022年,台铃威分别实现营收4.54亿元、6.5亿元和6.09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7.61万元、7455.22万元、3480.48万元。
根据北欧在其2021年第四季度公开报告中引用的北欧知名金融机构DNB Markets的统计,2021年特灵微低功耗蓝牙终端通过认证的产品数量攀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北欧,成为行业内产品参与全球竞争的知名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台铃威已从被收购走向上市,但王的商业版图并不止于此。
早在2009年,国内业务成熟之际,王着眼于市场规模的扩大,看到了开拓海外市场的机会,启动了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自动化系统的计划。当时,AS是香港一家规模为*的本土IT服务企业,服务网络已覆盖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区。
2017年,王收购泰菱微时,自动化系统收购美国GD公司,该公司提供大型电子商务、开放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在美国和东欧拥有离岸技术交付团队,与华胜天成的云计算业务高度契合,完善了华胜天成的海外市场结构。
从这个角度看,台铃威是王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而这里买买买,也有投票。
据天眼查了解,在华胜天成的子公司下,北京华胜天成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管理基金为北京华胜天成低碳产业创业投资中心,已有11只基金对外投资。
华胜天成管理的基金公开投资事件有42起,比如2017年投资了企业级再生资源回收品牌闲豆回收的B轮融资;2021年,与红杉中国共同投资可穿戴设备科技公司蚁视AR的股权融资轮。
持有王70%股份的北京中宇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宇资本一起活跃在一级市场,先后成立了低碳环保、高科技、物联网芯片、军工等多只产业基金同时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约10亿次,总管理规模近150亿元,公开投资事件29起,包括联盛德微电子、极芯通信、罗明设备等项目。
从王和华胜天成的动作来看,这家a股上市公司的产业投资布局早已遍地开花,成效显著。
2018年,王给出了一组数据。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中国GDP的比重有望从目前的36%上升到77%,这将是一个规模数万亿的市场。他确信这是一盘明亮而有吸引力的棋。今天,无论是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VR/AR还是低碳环保,王确实在围绕数字经济进行布局。
他曾用“静水深流”来形容华盛天成: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一直暗流涌动。他说,作为一家IT公司,应该从一股很深的水流变成滚滚的波浪,变得波涛汹涌,最后站在风口浪尖。王非常喜欢这个过程,认为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回顾华胜天成的前身,有五位创始人,都来自北京的同一个电子研究所。如今,57岁的王是没有退居二线的创始人之一。如今,随着台铃威的上市,王的投资身份也显而易见。
未来,他身后可能会有更多的IPO。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