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得少,花得多:年轻人存钱为什么这么难?
只有小城市的年轻人最知道存钱有多难。
今年以来,关于年轻人储蓄的话题多次上热搜——“专家说年轻人不要拼储蓄”“211女生毕业五年存了5000”“我在裸辞存了6万”...红星资本局在7月份进行了一项关于“储蓄与消费”的网络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一二线城市20-30岁的群体。结果显示,超过70%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储蓄。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被彻底改变了。正所谓“节俭容易,节俭难”。为了省钱,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纠结。他们加入各种团体学习如何存钱,和父母一起降级消费,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存钱,尽量少用信用卡。但现实是,他们还是没有攒下多少钱,离“攒够100万退休用”的梦想越来越远。
最近,《新周刊》采访了很多小城市的年轻人,和他们聊起了“存钱难”的问题。
"毕业后,我终于可以自由支配我的钱了."
2019年大学毕业至今,刘晓已经换了两份工作,包括在家待业半年。
毕业后,刘晓在学长的推荐下进入深圳一家公司,实习阶段月薪6000元,正式工作后月薪7600元,扣除五险一金。刘晓说:“虽然收入没有预想的高,但终于不用向父母要钱了,还是一件开心的事。”
在他成功开始他的事业后,他终于能够自由支配他的收入。他可以花掉所有他想要的游戏装备,他喜欢的手工制作的东西,他想要的大餐,他的工资几乎每个月都要花掉。“我当时住在城中村的公寓里,一个月2000块钱。至于剩下的钱是怎么花的,花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每次发工资之前,我只能吃泡面。”
刘晓认为,不是自己没有存钱的观念,而是自己的工资不够,没有钱剩下来存。当代年轻人,消费需求不断被唤醒,各种广告,手机购物,快捷支付,几乎没有人能逃脱这个巨大的消费陷阱。当然,从物质的角度来衡量自我价值,大概是一些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对消费的初步认识。
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写道,如果消费是衡量成功生活、幸福甚至尊严的标准,那么人类欲望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再多的购买和刺激感受也无法唤回过去“达标”带来的满足感——现在根本没有标准。
2022年7月底,刘晓的公司开始裁员。由于工作时间短,他没有得到多少报酬。在出租屋呆了一个星期后,他决定回汕头老家。一开始他的父母很开心,但是他在家里呆久了难免会烦躁。
“没钱的感觉真的很难,因为长大了很难再向父母要钱。虽然我爸会给,但我还是觉得不舒服。”刘晓说,正是在家待业的这半年,他才真正意识到没有存款。“后来,我在汕头找到了新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我会强迫自己每个月存500块钱。”
刘晓说,每次热搜讨论年轻人存款的话题,他都觉得很迷幻。他觉得网上的年轻人没有十几二十万不正常,但现实生活中,刚毕业的学生不谈存款。没有债务是好事。
“工作6年,欠银行5万。”
与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相比,李菲在三线城市的收入显然要低得多。她在一家公司做会计,月薪4000元,房租无忧。她挣钱自己花。
“总觉得自己的消费观念特别别扭,但又说不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李菲*刷了她的信用卡去成都旅行,认为她工作太累了,必须犒劳自己。她以为每月分期付款只要不超过每月工资,就忽略了下个月她还是会产生新的消费。欠款从3000元到5000元,8000元,10000元不等...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她刷的越多,欠的越多。
一个月工资4000,一年总收入48000。李菲的债务需要不吃不喝一年半才能还清。其实从2017年开始,她就一直在努力控制消费,也找了一些兼职,但还是无法抗拒支出大于收入的现实。
她说她努力存钱就是记账,从买手机到买衣服、坐公交、买瓶汽水等等。,都包含在记账App里了,但是后来发现不行了。记了三个月的账,她主动放弃了,因为记账并没有改变她现在收支不平衡的状况,反而看着自己的开销更加焦虑。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千禧一代青年消费行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五成千禧一代青年认同超前消费理念。2022年底,后浪研究院联合36Kr发起微博投票,问“你平均每个月要还多少花/借条/信用卡?”共有774名网友参与。结果显示,80%以上的年轻人会提前消费,25.6%的人每月还款5000元以上,只有15.9%的人每月不还款1000元。此外,近四分之一的人每月会还款1000-3000元。
为什么年轻人不能存钱?有网友对比了年轻人和父辈的消费观,形象而酸溜溜地反映了两代人对一件事的不同看法。
父亲:水。
我:星巴克、王霸茶记、现代中国奶茶店、喜茶、奶雪、点点、蜜雪冰城...
父亲:什么矿泉水20块钱?回家喝酒。
我:什么矿泉水20块钱?买两瓶试试。
父亲:存些钱,万一有一天你需要它。
我:万一明天死了我该存什么钱?
一方面是实用主义,一方面是享乐主义。父母看不惯年轻人乱花钱,年轻人觉得父母太节俭,亏待了自己。这无关对错,只是两代人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节俭生活确实给年轻人带来了相当顺畅的成长环境。
“有了孩子以后,攒点钱越来越难了。”
2021年,张云溪和丈夫买了一辆15万元的新车。他们的想法是他们可以带着孩子和家人到处走。结果没出门几次,新车的保险、保养、停车费等新费用就陆续出现了。
夫妻俩付了5万元首付后,家里存款所剩无几。当时他们的月收入总计13000元,足够维持他们在四线城市的日常生活。本以为每月4000元的车贷,不用抵押,对生活质量影响不会太大。她和丈夫都在家附近的一家食品厂工作。疫情结束后,他们的工资降低了。
“我家人也说我们是冲动型消费者。说实话,我很后悔贷款买车。”张云溪说,今年他们有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了尽快还清车贷,他们已经开始精打细算。毕竟随着孩子的成长,教育成本的增加,父母的老龄化,花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结婚生子后,攒钱成了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现实。有网友表示,除了房贷、车贷,家里添置的“四条腿吞金兽”分分钟就成了“人体碎钞器”,更别说存钱了。也有网友表示,年轻人在面对生活的锤子后,最终会意识到“存钱真香”,所以会再次陷入先苦后甜的思想,活出最扭曲的样子。
在豆瓣的“穷人拼命存钱群”中,有62万人分享了存钱的方法、理财的相关知识、债务的成因和还款的过程...有的人因为各种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有的人在负债累累后,来这里想办法开源节流;也有人分析哪种省钱方法更有效。
网上流传已久的“365存款法”,就是让人们每天存1到365的任意金额。如果数字不重复,一年就能提取66795元。还有“12张存单法”,每月从你的工资中提取10%-15%做一张定期存单。一年后,你将有12张一年期定期存款单。
人之所以存不下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挣得少,花得多”。不管是哪种方式,年轻人存钱的前提都是降低物欲。在想办法开源之前,他们只能想尽办法削减成本。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