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步收购传闻“不予置评”!安踏集团渠道渴求与增长焦虑并存
而市场对安踏集团收购消息的乐此不疲,实则与其长期坚守的“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息息相关。近年来,安踏集团持续推进收购与整合动作,通过对不同定位品牌的纳入与培育,构建起覆盖大众市场、高端运动、户外专业及细分人群的品牌矩阵。
近日,根据自媒体KIKS报道,安踏集团即将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BG旗下的“锐步”(Reebok)品牌,且已经完成了实缴。值得注意的是,8月2日安踏集团对此表示,“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建议以公司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安踏集团“不予置评”的回应,并非简单的“承认”或“否认”,其核心目标或是通过控制信息传播节奏,保障企业利益和资本运作的顺利推进。无独有偶,今年3月有市场传闻称安踏集团收购德国第一大户外运动品牌“狼爪”。针对这一收购传闻,安踏集团相关人士同样以“我们不评论市场传闻”作为回应。直到4月10日,安踏集团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了这一收购消息。
而市场对安踏集团收购消息的乐此不疲,实则与其长期坚守的“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战略息息相关。近年来,安踏集团持续推进收购与整合动作,通过对不同定位品牌的纳入与培育,构建起覆盖大众市场、高端运动、户外专业及细分人群的品牌矩阵。从早期将FILA培育为集团第二大营收支柱,到引入“迪桑特”、“可隆体育”(KOLON SPORT)深耕高端运动与户外领域,再到主导收购“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包含始祖鸟(ARC'TERYX)、萨洛蒙(Salomon)、威尔逊(Wilson)等知名品牌),以及2023年将女性瑜伽服饰品牌“玛娅”(MAIA ACTIVE)纳入麾下,公司的多品牌布局路径清晰可见。
此次传闻中安踏集团拟收购的锐步,是一家1895年诞生于英国的国际知名运动休闲鞋服品牌。其Freestyle、充气球鞋PUMP Fury等系列销量曾赶超耐克成为全球第一运动鞋品牌。2005年,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收购锐步,但后续整合过程未能实现预期协同效应。2021年,阿迪达斯以21亿欧元将锐步转让给ABG。截至2024年,锐步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滑落至不足2%,品牌影响力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
然而,对于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门店数量不足300家的安踏集团而言,拥有百年品牌积淀的锐步,仍可能是其全球化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据鞋类信息网站“ShoeEffect”统计,截至2021年,锐步在美国已布局200多家门店,主要集中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核心城市;在欧洲大陆则拥有300多家门店,覆盖伦敦、巴黎、柏林等主要市场。不仅如此,锐步产品还通过Foot Locker、Dick's Sporting Goods等线下零售巨头及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广泛触达消费者,形成了成熟的渠道网络。
若收购传闻最终落地,安踏集团或将借助锐步的本土化渠道优势,重点推动始祖鸟、迪桑特等高端子品牌进入北美市场,同时为安踏主品牌在北美的渠道拓展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据蓝鲸新闻、36氪等媒体报道,今年6月安踏集团在洛杉矶比弗利山庄开设了北美首家零售门店。该门店毗邻同公司旗下亚玛芬体育的威尔逊品牌门店,距离全球知名的奢侈购物街罗迪欧大道仅200米。门店开幕当天,NBA全明星球员、安踏全球品牌代言人欧文亲临现场主力宣传。这一系列布局表明,安踏集团在北美市场有意为其主品牌打造与国内差异化的高端潮流定位,或与子品牌的渠道借力形成战略互补。
多品牌经营分化,研发短板或成发展掣肘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安踏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同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133.2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77%,营收与利润规模均保持扩张态势。不过细究业务结构可见,集团旗下多品牌发展路径呈现明显分化特征。
其中,安踏主品牌凭借电商渠道的强劲增长动力,在大众运动服饰市场持续巩固优势地位,全年收入同比增长10.6%至335.22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4.5%至70.35亿元。FILA品牌全年实现营收266.26亿元,同比增长6.1%,但由于策略性地增强产品功能和质量导致成本上升,以及电商运营等支出增加,经营利润率下降2.3个百分点至25.3%。
尽管其他品牌整体增长较快,但2024年其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仅为15.1%,经营利润占比为18.4%,规模与安踏主品牌、FILA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集团营收利润的贡献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亚玛芬体育作为安踏集团的联营公司,2024年虽取得营收与利润双位数增长的成绩,但主要依靠中国市场和亚太地区的爆发,美洲地区、EMEA地区营收增长仅为个位数。
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运动服饰市场,尽管耐克、阿迪达斯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竞争格局已现调整迹象。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在过去5-10年间,耐克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下降了8.9%。其在女性运动服饰市场的优势地位亦遭On、Hoka等新兴品牌冲击。在此市场格局变动窗口期,安踏集团或有望借助多品牌协同与本土化渠道优势,在北美市场开辟新增长空间。
然而,研发投入不足仍是安踏集团与国际头部品牌的差距之一。2024年财报显示,安踏集团的研发费用约为20亿元,研发费率2.8%。而根据行业分析,营收更大的耐克研发费用率约3%至4%,阿迪达斯的研发费率也在3%左右。这种差距可能对集团产品创新的速度与质量形成制约,进而影响其长期市场竞争力的构建。
赵红扬
吴雪
NEWS
NEWS TODAY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